这5个家,被设计成了爱的模样
当下热门韩剧《虽然是神经病,但没关系》,一经播出便在豆瓣上获得8.7的高分。故事讲述了因不幸童年而抗拒爱情的男女主,相遇后彼此治愈的爱情故事。
• 《虽然是神经病,但没关系》剧照
女主因深受原生家庭的伤害(父亲的“病态”,母亲强硬的控制),再加上幼年的孤独,使她逐渐形成偏执的性格、极端利己主义人格。
• 女主童年时住的别墅
但从目前更新的集数中可以窥探出,女主的童年曾经有过一段幸福美满的日子。作为建筑师的父亲,为女主及其妻子打造过一处华丽又温馨的住宅,并因此而获得了建筑大奖。
• 门厅、客厅等空间富有装饰性,里面安放着各种古董家具。
• 厨房色调为浅色,彩色玻璃带有art deco风格。
• 卧室色调深沉,但是充满了各种精致的细节。
左右滑动
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充满了因爱而打造的住宅。跟着《安邸AD》一起去看看那些为爱而生的建筑吧!
纽约
艺术的共识
为家带来“游牧式”痕迹
• 弗朗西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意大利当代艺术家,1952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1981年,与家人定居纽约。他开始与Jean-Michel Basquiat、Andy Warhol和Allen Ginsberg等人合作,其作品横跨油画、装置艺术、水彩等多种媒介,善于将符号、肖像画和人物形象进行形式化的实验。
弗朗西斯科∙克莱门特与他妻子阿尔芭的家将鲜明的“ 游牧式”个人痕迹融入其中,将意大利、纽约和印度的三国“血统”统统装入了这间公寓。用出众的好品味奠定了这个家独一无二的个人标签。
被公认为“超前卫艺术”(Transavanguardia)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克莱门特出生和成长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印度建立画室,并深受印度哲学、苏菲神秘主义的浸染,尔后于上世纪80年代在纽约声名鹊起。
意大利、印度和纽约三地对他的人生和艺术创作都具有非凡意义,而克莱门特在纽约的这个家则用视觉的形式体现出这三个地方对自己的影响。
• 客厅的壁炉上方是Henry Fuseli于1790年创作的撒旦头像作品。壁炉旁摆设的木头雕塑其实是一只来自南太平洋的鼓。
• 黄色立柜来自Ettore Sottsass,柜子上方摆放着来自西非的Senufo族的鸟形雕塑,墙上的绘画是克莱门特自己的作品。
这座房子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纽约。鲍勃∙迪伦(Bob Dylan)在上世纪70年代曾居住于此,克莱门特则于上世纪80年代末将它买下,夫妇俩与建筑师Richard Gluckman一同重新设计并装修了这里。
当时的装修队也很不寻常,其中包括了后来创立纽约著名出版物The Brooklyn Rail的艺术家和策展人Phong Bui,而墙壁则是由艺术家Jim Long亲自操刀刷的漆。“那时的纽约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的纽约。”克莱门特充满感怀地说。
• 壁炉前是Isamu Noguchi设计的桌子,壁炉上方墙上挂着艺术家、诗人Rene Ricard的作品。
走进克莱门特的家,仿若亲身步入这位以水彩画著称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色彩鲜丽、流转又不失沉稳,大地色系贯穿始终:墙面的赭黄、地板的庞贝红以及其他细节上选择的土绿和深棕色,他说这些都是特意运用了传统壁画的颜料,如同绘制壁画一般漆成的。
• 厨房墙上挂着一组1950年代出品的Fornasetti陶瓷盘子。
相比起来,女主人Alba则显得更为“务实”。她在墙上挂着一组Fornasetti陶瓷盘子的厨房里为我们做着奶油蘑菇意饭。Andy Warhol曾这样形容Alba:“她看起来像个星光熠熠的电影明星,更难得的是,她还擅长做菜!”
正是这样独特的个人魅力让她成为诸多艺术家的缪斯,但这位缪斯最终被克莱门特迎回了家。作为年过六旬,仍是纽约艺术界最Chic的一对夫妇,克莱门特说他们的家正是两人品位的结合,而品位不仅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更是一种善待人生的态度。
• 墙上如此瞩目的艺术作品出自克莱门特自己之手。
他说纽约的这个家是他“人生的自传、生命中的运气,以及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对他而言,这些艺术品记录和见证了他的人生和创作历史。
柏林
当建筑遇上艺术
“流水之上”的避风港
• 建筑师Tanja Lincke和她的丈夫Anselm Reyle站在Kvadrat的窗帘旁,窗帘的色调很微妙,是一种极轻浅的紫罗兰色,与白色仅有细微差别。
你能为我们建一座房子吗?”结婚后不久,德国艺术家Anselm Reyle向建筑师妻子Tanja Lincke提出甜蜜的挑战。
艺术家Anselm Reyle与妻子Tanja Lincke生活在这栋犹如漂在河流之上的房子里,身为建筑师的妻子亲自操刀建造了他们的“伴水港湾”。尽管工业风与混凝土外观让它看上去有些许硬朗,但融于自然的氛围、艺术品的点缀,又为它增添了温柔的格调。
• Anselm Reyle和Tanja Lincke位于柏林郊外的家紧挨着Spree河,混凝土和固定玻璃幕墙组成了长方体结构的室内空间,6根承重柱给予稳固支撑,房子看起来像是漂浮在流水之上。
• 客厅中,Tanja设计的置物柜将空间减缩至适合生活舒适性的尺度,Anselm本人的作品与Uwe Henneken及Katja Strunz的艺术创作一起摆在其中。他将自己制作的一个丙烯酸盒子用作桌子,沙发均购自eBay。地毯和靠垫是他为Henzel Studio设计的Untitled系列,窗帘来自 Kvadrat。
• 在面向Spree河的用餐区,夫妇两人一起设计的橡木餐桌配搭Anselm设计的椅子;吊灯是回收的旧家具,来自民主德国时期的柏林共和国宫。后侧的纸浆雕塑是Franz West的作品。
如今在这座面积超过250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这对夫妇和儿子Otto、小女儿Louisa。从室内望出去,是秀美的Spree河,近在咫尺的水景让生活格外惬意。
房子所在的这片地块一度是民主德国时期的水警总部所在地,Tanja谈起最初的灵感时不由感叹:“对我而言,设计一栋房子,一定要考虑到它本身的背景与历史。这座房子所在的社区有很多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还有废弃的飞机棚,所以我希望房子能融入周边的氛围,并且要与河流景观形成互动。”
• 墙面上是Katja Strunz的折叠作品,沙发前是出自雕塑家Arman的桌子,以及由Anselm创作的地毯。
• 厨房中的组合家具来自GGM Gastro;墙上是一幅Peter Halley的作品,采用丙烯酸颜料绘制。
左右滑动
“人与房子的尺度、比例关系,是我在设计时会着重考虑的问题,这关乎人们的居住感受。我希望待在房间里时,不会感觉自己很渺小。”Tanja继续讲道。因此,家里的层高被定为3.55米。又出于对工业风格的热爱,她将整个建筑里外都维持着几乎赤裸的状态。
“我一直对原始、粗糙的建筑体着迷,尤其是未添加绝缘材料和表层饰面的样貌。那种褪去繁复的状态带着一种真诚和清澈,比任何修饰都显得更有力量。一座拥有混凝土外壳的房子,正是我梦想中的家。”她解释说。
• 楼梯是用花园中被推倒的树木制作的。
• 主卧的墙上是Victor Vasarely的作品,有机玻璃材质的台灯来自Kartell的Bourgie系列,上方是Anselm的画作,是他送给妻子的礼物。皮革床头板的绗缝菱格纹当中嵌有施华洛世奇水晶,为卧室增添了小细节。
室内的空间布置也同样亲近自然,富有生活情调:雪松木的色调为空间添加了层次感;户外原本种着3棵树,改造时遗憾地移除,但夫妇俩用它们的树干制作了一些家具。家中由他们自己打造的家具、Victor Vasarely的艺术品、 Murakami的花朵装饰,以及挂在卧室里的家中唯一一幅出自Anselm 的画,组合出别致而自在的生活气氛。
谈起住在这儿的感受,Anselm最后的形容颇为动人:“有时,我们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会觉得水是从房子底下流淌而过的,没有什么比这更妙的生活!”
圣保罗
粗糙中的细腻
给母亲一个最深情的告白
• 鲁伊·大竹(Ruy Ohtake),1938年出生,艺术家Tomie Ohtake之子,巴西建筑师。图源Wiki。
这个位于巴西圣保罗的家由建筑师Ruy Ohtake为艺术家母亲Tomie Ohtake而设计。前卫不羁的混凝土造型犹如母亲的气质画像,也是Ruy对母亲最深情的告白。
Tomie Ohtake(大竹富江)一生都迷恋色彩与艺术,1936年她初来巴西,就迅速爱上了这个国度的热带能量。拥有如此诗意又充满深情的视角也令她对家的要求异于常人,没有什么样的家能轻易如她所愿。
于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她的儿子,身为建筑师的Ruy Ohtake亲自为其建造了“一个如同个人宣言的特殊居所”。它既不屈就于潮流,更不听命于市场。
• 花园里的雕塑作品出自家的主人,户外家具由Ruy Ohtake打造。
• 建筑师设计了混凝土的壁炉、桌子和桌台。墙面上的画作及室内白色的铝制管状雕塑均为Tomie Ohtake的作品。
• 饭厅中的混凝土餐桌出自Ruy Ohtake,椅子来自Thonet的209系列,墙上挂着Tomie Ohtake的画作。
“设计这座建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它是非常特别的经历,因为这个家的主人是我的母亲!”Ruy Ohtake如此讲起这个他在初为建筑师时完成的作品。这个房子位于巴西的圣保罗,看似敦实厚重的混凝土外观朴素到略显黯淡,但其内部另有一种细腻精致之感。
“我的母亲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她唯一的要求便是’在一个美丽的家中设计一间美好的工作室’,除此之外就再没过问过其他。我是在1966年开始建造这个家的,那年我28岁。”这位已年逾80的巴西建筑师解释道。
• 长长的混凝土柜架以入口门厅处为起点,沿着整个客厅的边缘延伸。左侧配有天鹅绒软垫的沙发也是用混凝土打造的,特制的沙发及地毯均出自Ruy Ohtake。
•Tomie Ohtake工作台上摆满了她的雕塑模型,一把由Arne Jacobsen为Fritz Hansen设计的Series 7座椅伴随工作台一侧。
这个家被Ruy Ohtake设计得现代而抽象,显现出一种极简的工业风。这与他母亲Tomie Ohtake善的艺术表达形式如出一辙。总面积为760平方米的建筑单体,无论建筑结构、隔墙、地板抑或是大部分家具都以混凝土做材料。
从家的入口开始,一条长达40米的走廊伴随着顶部的天窗向内延伸,手工修筑的书架及置物架几乎是沿着整个走廊连续排列着的。架子上有序地放置了许多书籍、巴西的手工艺品和当地土著艺术品。
• 工作室里的管状雕塑出自家的主人Tomie Ohtake。
• 建筑外侧的花园由Tomie Ohtake亲自设计,占地3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洋溢着热烈的生命气息。
而在建筑的外面,一个由他的母亲Tomie Ohtake亲自设计的、占地3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洋溢着热烈的生命气息。花园中不仅有各种热带植物,也散落着这位艺术家主人的雕塑创作。远远看去,这座有着极简流线的建筑单体浑然天成般融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花园之中。
长岛
家是爱的传递
跨越三代的时空记忆
• 女主人贝洽(Patricia Pei),父亲是苏州望族、银行家贝祖贻,母亲是人称蒋四小姐的民国名媛蒋士云,出生于纽约,是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最小的妹妹。毕业于纽约私立女子名校 Barnard College,毕业后随即在上东区著名艺廊 EVThaw & Co工作。
通常一般人照单全收设计师的设计,因为他们不一定了解自己的品位。交给自己的女儿设计的最大好处,是她了解我的喜好和收藏品。
2015年贝洽(Patricia Pei ) 夫妇买下长岛的度假屋,而且将新家的空间设计与收藏品陈列的任务,交给了学建筑的女儿Penelope August。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Penelope延续贝氏建筑名家的血统,以她对母亲的艺术收藏的理解,打造出这个北欧简约风格的度假空间,将旧与新、东方与西方优雅融合。
• 长岛度假别墅,建于1980年,Patricia的丈夫原本住在附近,一直很喜欢这座洋房,2015年在格局大部分翻新后买下,2017年内部装修完成后搬入,作为夏日周末的休闲住所。
这里是典型的美式度假别墅,安静、低调,坐落在夏日宜人的长岛汉普顿地区。别墅外观低调,但内部空间就像一个小型的美术馆,展示着女主人对于艺术的理解。
• 入户玄关的蓝色地毯上有龙的图案,让Patricia回忆起母亲在上海家中的水晶吊灯,有热闹的东方情调。她还特地挂上抽象艺术家Robert Natkin粉彩的画作,以迎接度假的好心情。
入门处铺着从丹麦竞标而来的圆形蓝地毯,这件地毯让Patricia忆起母亲在上海家中的水晶吊灯。她的母亲是民国时期的名媛蒋士云,生于外交官家庭的她活泼外向,喜好宴客,于是Patricia将对母亲家中的回忆与地毯联结,放在入门处迎宾。同时墙上挂着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为玄关带来愉悦欢迎的气氛。
• 客厅以浅米色沙发来打造度假氛围,墙上挂着的作品为中国艺术家Hing Biu的现实主义画作,为休闲空间带来现代感。
• 客厅摆放着多个欧洲工艺师的楼梯复刻模型,Penelope挑选浅米色沙发与大理石桌来减轻视觉的沉重。
室内的家具由女儿、设计师Penelope挑选。这座汉普顿湾边别墅的一层以四面大开窗接收海滨阳光的律动,于是她选择了宽大的浅米色沙发与大理石桌来衬托度假的氛围。客厅摆放着欧洲工艺师的楼梯复刻模型,原作品现已由画廊捐赠给库珀∙休伊特(Cooper Hewitt)博物馆。
• 主卧室内以母亲蒋士云女士遗留的两件青花瓷器为灵感,以蓝白两色延伸海边度假风格。墙上画作为鞋艺大师Roger Vivier的手稿。
• 女主人收集的维多利亚时期古董家具,以竹子为灵感的椅子、窗台上摆放的日本漆面珠宝柜,让主卧充满女主人沉静的东方品位。
二层主卧房的一角,放置了青花瓷灯与瓷凳,是Patricia的母亲留下来的。为了搭配这两件颇有年代的物件,延伸青花的色系,主卧便以靛青为基调。包括墙上手工鞋大师Roger Vivier的蓝鞋手稿、白棉织蓝边的床单,都以白、蓝色系彼此呼应,也与长岛海边舒适的度假风格完美融合。
空间里更保留Patricia与母亲的收藏,大窗前东方意境的维多利亚式座椅、日本漆柜等是Patricia的东方艺术收藏品;墙上挂着书法名家叶公超为蒋士云女士亲题的墨宝,还有镶着珠贝的中式茶几。在这间长岛别墅里,女儿与母亲的品位跨越了三代,持续不断述说着这个家的故事。
北京
夫妻的“博弈”
建筑师5年打造阳光房
• “铁血山庄”(W之家)的两位屋主:王旎(左)和张大为(右),亦是建筑工作室左通右达的创始人。二人早年移居澳大利亚,在海外接受了完整的建筑学教育,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参与实践了建筑和室内设计。
‘ 诗意的栖居,不应只是观看的诗意,而是居住的诗意。’这对年轻建筑师夫妇借海德格尔之言,向我们介绍这个耗时5年、在北京郊外从建筑盖起的家。
当建筑师身兼业主与委托方的双重角色时,情况愈显微妙。作为建筑师,总是希冀抓住可完全自由发挥的机会,完成一件对外“标榜”自身设计理念的作品,不过对建筑师夫妇王旎与张大为而言,居住的意义高于一切。
驱车至北京西北角成林山麓下的别墅区,途经几座欧式或建有传统中式亭阁的宅院,路的尽头一座与周围环境截然不同的“白盒子”式建筑跃然眼前。这是建筑师夫妇王旎与张大为的自宅,也是他们与父母一起生活的空间。
• 建筑师夫妇王旎与张大为的自宅,外观非常现代和简洁,被绿色景观环绕。
• 在家中的客厅里,由Piero Lissoni设计的Toot沙发是其间体量最大的家具,出自女设计Charlotte Perriand的Rio黑色大理石茶几居于其前,画家刘野的画作则为稍显凝重的空间注入温度。勒·柯布西耶的经典LC椅选取了暖意十足的兽皮纹面,整个空间混合了轻与重、柔与刚,富有节奏。
• “在餐桌上社交是中国人的传统”,二人更愿将餐厅视作家的心脏。而落地开窗又令餐厅与整个家里外呼应、融为一体。作为日常社交和就餐的主要场所,屋主选择了Piero Lissoni设计的Naan大餐桌椅,线条干脆利落、面薄腿细。餐椅为意大利设计师Mario Bellini的作品,皮革包裹设计较之餐桌又有了一定的体量感。
他们摒除了一切炫耀式的设计,完成了这个造型上毫不花哨的“方盒子”建筑。然而,看似简单的不是轻易成章,仅设计就花费了两人3年的时间,从方案设计、细节斟酌到施工,历经无数次推倒重来、分歧或争执,这也是二人的“W之家”,又名“铁血山庄”这个别称的由来。
• 偌大的玻璃“方盒子”,位于房屋中心,它如同一个集热器,充分吸收着阳光,在冬天成为源源不断提供热量的来源。
• 这个家地处西山脚下,冬日总是比市内寒冷。哪怕不启动任何供暖设备,在京城最寒冷的冬日,室温也能达到十几摄氏度。
这个家的内部结构独一无二,两位建筑师主人利用空气流动原理,在夏天把凉爽的空气从地下室引入,从屋面排出,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王旎的父亲是位资深的空气动力学家,亦是家里的技术“顾问”,他对开窗的大小、位置、角度等细节出谋划策——这些要素均影响室温,经由反复测量与调试,在不启动任何供暖设备时,即使在北京冬天气温最低的日子,家内室温亦能保持在14摄氏度。
• 窗边设有品茶区,置有山西的大漆木桌、药柜、两张小板凳,与Charlotte Perriand的皮椅相配。
• 20世纪意大利设计师Marco Zanuso设计的Lady扶手椅也在工作室中,另一侧也有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瑞典的建筑师用古董画板。
一边是要保证充分宜居,完全理性思考房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家庭活动等需求,一边又要兼顾美感,这是设计过程中频发“冲突”的关键所在——然而最终两位建筑师发现,答案并非哪一方的妥协,真诚面对自身需求始终是本质,出自真诚的设计才会引向美。因此,这个家内没有任一部分的设计是经由形式、风格语言而被刻意凸显的,一切轻盈、利落。
“生活是寻找自我的一段旅程,饱尝各种滋味。家让人回归荣辱不惊、平和安静,真诚地面对自己。”回望这个家耗时5年完成的过程,张大为和王旎也最终寻获了作为建筑师的信念,“设计应该教会人在理性的思辨后,让想象自然流淌。”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家对你来说有什么涵义?
你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留言告诉我们。
摄影 | 雷坛坛,Noshe,Manolo Yllera,
Fran Parente/OTTO
造型 | Pete Bermejo, Chen Jin,
Patricia Ketelsen
撰文|姜冬仁 Sunny Chiang,Itziar Narro,
Xing Zhao,Isabel Margalejo,
Daniel Qiu
编辑 | 陈子酉、黄沛、
Sharon Wang、Muriel Xu、Lu Lu、
Iris Kao、陈思蒙、雯婷
视觉设计 | Linke
推荐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8月刊